瀘州老窖股份推動科技體系變革 激發創新策源能力出實效
來源:更新時間:2022-01-04瀏覽次數:
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,是引領白酒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因素。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瀘州老窖股份”或“公司”)積極響應國家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”,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”重大決策部署,按照“平臺為依托、產學研為引領、人才為根基、項目為抓手”的指導思想,堅持不懈的推動科技創新,以科技體系架構、體制機制創新為手段,堅定不移推動科技創新體系變革,提高創新策源能力。
一、強化兩大機制保障
一是優化組織體系,建立以科技委員會為科技創新頂層決策機構,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研發統領,釀造原糧研究中心、釀造工藝研究中心、釀造微生物研究中心等9大研究中心為研發實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架構。二是完善制度機制,健全科技管理體制機制、產學研合作機制、科技創新評價機制、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和科技人才發現、培養、激勵機制,建立系統完善的科技創新制度體系,激發了科技創新活力,釋放了科技創新動能。
二、推進四大體系創新
匯合力推動平臺建設,建立固態釀造領域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科技平臺高地,打造固態釀造領域科技創新旗幟與標桿。整合創新力量、集聚創新資源,成功建設了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國家工業設計中心等多個國家重大科技平臺,形成了以國家固釀中心為研發核心,涵蓋基礎研發、人才培養、工程轉化的多領域、全方位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。國家固釀中心是行業唯一一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發平臺,中心投資2億元建設黃艤固態釀造高水平研發實驗室,建設中試基地3個、產業化示范基地4個,舉辦全國范圍內的行業學術論壇10屆,為固態釀造行業技術創新、學術交流做出重要貢獻,形成了較強的行業影響力。
凝共識深化校企合作,共建傳統釀造技術創新聯盟,有力推動了我國傳統釀造產業技術革新。積極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,與中科院、清華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、四川大學等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,聚集了包括鄧子新院士、孫寶國院士、朱蓓薇院士在內的一大批食品行業頂級學術人才,形成校企多元合作、創新發展、互利共贏的良好格局。與高校及科研院所聯合承擔10余項國家級重大項目,培養博士后44名、博士研究生10余名、碩士研究生97名。開展開放課題合作89項,課題經費總額超過3000萬元。投資超1億元與清華大學、南京師范大學、四川大學、成都中醫藥大學設立4大聯合研究中心,合力攻關智慧釀造、綠色釀造等前沿關鍵技術領域,促進了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。
聚人才推動創新人才隊伍建設,優化科技創新人才體系,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創新人才隊伍。人才是創新的根基,是創新的核心要素??萍紕撔买寗?,本質上是人才驅動。高度重視行業領軍人才、高端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引進,獲批設立行業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獲批組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。博士后工作站自2003年建站以來,與清華大學等十余所高校聯合培養博士后44名,為白酒行業培養大批高級復合型人才,成為白酒行業科技創新中堅力量。形成了多方位、多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戰略,現有中國釀酒大師5名、正高級工程師11名、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名、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名,以及中國白酒工藝大師、評酒大師在內的技能型人才數百名。在重大項目實施和產學研合作中培養了和錘煉了一支涵蓋博士22人、碩士100余人在內的創新骨干人才團隊,研發實力處于行業領先水平,為科技創新提供了高水平、多層次創新人才團隊支撐。
抓落實保障科技項目實施,有力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,帶動了我國傳統白酒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。以科技項目為核心抓手,圍繞現代農業、循環經濟、智能釀造、食品安全、風味與健康等多個重點技術領域,累計承擔政府項目150余項,科技創新工作成效巨大。由瀘州老窖股份牽頭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“固體發酵工藝系統優化”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“釀酒廢棄物熱化學能源化與資源化耦合利用技術”,均為白酒行業首個由企業牽頭承擔的國家級重大科技計劃項目。不斷加強核心技術、關鍵工藝技術的研究,聯合高校院所等優勢單位開展關鍵共性技術難題聯合攻關,形成了“有機高粱種植技術”“窖泥復刻技術”“丟糟解耦燃燒技術”“智能釀造技術”等多項科技成果,部分成果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。
三、實現行業首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組建
2021年7月,依托瀘州老窖股份建設的四川省固態釀造技術創新中心(以下簡稱“中心”)成功獲批組建,屬四川省第二家成功獲批的省級技術創新中心,也是固態釀造行業首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。此次獲批是瀘州老窖股份科技創新路上又一里程碑事件,也標志著公司科技創新能力邁上一個新臺階。未來瀘州老窖股份將依托中心進一步激發創新策源能力,全面提升公司工藝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,不斷推動行業的科技創新與轉型升級,為四川省乃至全國白酒產業健康發展做出貢獻。
一、強化兩大機制保障
一是優化組織體系,建立以科技委員會為科技創新頂層決策機構,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研發統領,釀造原糧研究中心、釀造工藝研究中心、釀造微生物研究中心等9大研究中心為研發實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架構。二是完善制度機制,健全科技管理體制機制、產學研合作機制、科技創新評價機制、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和科技人才發現、培養、激勵機制,建立系統完善的科技創新制度體系,激發了科技創新活力,釋放了科技創新動能。
二、推進四大體系創新
匯合力推動平臺建設,建立固態釀造領域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科技平臺高地,打造固態釀造領域科技創新旗幟與標桿。整合創新力量、集聚創新資源,成功建設了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國家工業設計中心等多個國家重大科技平臺,形成了以國家固釀中心為研發核心,涵蓋基礎研發、人才培養、工程轉化的多領域、全方位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。國家固釀中心是行業唯一一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發平臺,中心投資2億元建設黃艤固態釀造高水平研發實驗室,建設中試基地3個、產業化示范基地4個,舉辦全國范圍內的行業學術論壇10屆,為固態釀造行業技術創新、學術交流做出重要貢獻,形成了較強的行業影響力。
凝共識深化校企合作,共建傳統釀造技術創新聯盟,有力推動了我國傳統釀造產業技術革新。積極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,與中科院、清華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、四川大學等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,聚集了包括鄧子新院士、孫寶國院士、朱蓓薇院士在內的一大批食品行業頂級學術人才,形成校企多元合作、創新發展、互利共贏的良好格局。與高校及科研院所聯合承擔10余項國家級重大項目,培養博士后44名、博士研究生10余名、碩士研究生97名。開展開放課題合作89項,課題經費總額超過3000萬元。投資超1億元與清華大學、南京師范大學、四川大學、成都中醫藥大學設立4大聯合研究中心,合力攻關智慧釀造、綠色釀造等前沿關鍵技術領域,促進了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。
聚人才推動創新人才隊伍建設,優化科技創新人才體系,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創新人才隊伍。人才是創新的根基,是創新的核心要素??萍紕撔买寗?,本質上是人才驅動。高度重視行業領軍人才、高端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引進,獲批設立行業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獲批組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。博士后工作站自2003年建站以來,與清華大學等十余所高校聯合培養博士后44名,為白酒行業培養大批高級復合型人才,成為白酒行業科技創新中堅力量。形成了多方位、多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戰略,現有中國釀酒大師5名、正高級工程師11名、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名、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名,以及中國白酒工藝大師、評酒大師在內的技能型人才數百名。在重大項目實施和產學研合作中培養了和錘煉了一支涵蓋博士22人、碩士100余人在內的創新骨干人才團隊,研發實力處于行業領先水平,為科技創新提供了高水平、多層次創新人才團隊支撐。
抓落實保障科技項目實施,有力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,帶動了我國傳統白酒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。以科技項目為核心抓手,圍繞現代農業、循環經濟、智能釀造、食品安全、風味與健康等多個重點技術領域,累計承擔政府項目150余項,科技創新工作成效巨大。由瀘州老窖股份牽頭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“固體發酵工藝系統優化”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“釀酒廢棄物熱化學能源化與資源化耦合利用技術”,均為白酒行業首個由企業牽頭承擔的國家級重大科技計劃項目。不斷加強核心技術、關鍵工藝技術的研究,聯合高校院所等優勢單位開展關鍵共性技術難題聯合攻關,形成了“有機高粱種植技術”“窖泥復刻技術”“丟糟解耦燃燒技術”“智能釀造技術”等多項科技成果,部分成果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。
三、實現行業首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組建
2021年7月,依托瀘州老窖股份建設的四川省固態釀造技術創新中心(以下簡稱“中心”)成功獲批組建,屬四川省第二家成功獲批的省級技術創新中心,也是固態釀造行業首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。此次獲批是瀘州老窖股份科技創新路上又一里程碑事件,也標志著公司科技創新能力邁上一個新臺階。未來瀘州老窖股份將依托中心進一步激發創新策源能力,全面提升公司工藝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,不斷推動行業的科技創新與轉型升級,為四川省乃至全國白酒產業健康發展做出貢獻。